供方的需求和期望多种多样,既有订货量、价格等物质需求与期望,也有被认可、被赞扬等精神需求与期望,还有增长知识、抓住市场发展趋势信息等知识需求与期望,组织很难将所有供方的每个需求和期望都一一理解和掌握。因此,组织需要掌握不同行业领域且具有典型代表的供方的主流、主要需求和期望。
对订单的需求和期望
订单的需求和期望是供方的最根本需求。但是,不同供方对订单的需求和期望也有所不同。根据产品类别的不同,对订单的数量、交付周期、产品交付后所需要开展的活动等有不同要求。例如,部分从事电子元器件制造、电路板焊接的供方对订单的数量有明确要求,否则会大大增加其转线生产的成本。部分以生产标准件、货架产品的供方在售后服务方面更倾向于直接更换,不愿意提供现场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还有部分供方对生产周期有着明确的规定,他们坚信经过充分的策划,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有充分的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更为稳定可靠,“抢出来”的生产模式存在质量风险。
对价格的需求和期望
产品价格直接关系供方的实际利润,是供方最为关切的需求之一。由于不同供方生产规模(是否为批量生产)、管理模式(垂直管理、扁平管理)、所处地域(物流费用、人力成本)、发展愿景等要素的不同,不同型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存在差异。根据供方对产品对本企业的战略定位不同,有的供方期望产品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利润,为其开展新产品研发、战略投资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有的供方则希望薄利多销,通过价格优势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维持其运转的基本成本。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方对自己产品的等级定位,例如:同一型号元器件,其民品级、工业级、普军级等不同级别价格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当组织持续压低外购器材采购价格时,部分供方宁可放弃多年的合作关系,也不愿通过降价迎合组织要求。
对付款的需求和期望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付款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付款的节点看,有定金、预付款、进度款、尾款、质量保证款等。例如,笔者从业期间发现,不同组织设置质量保证金的时间周期从1年至5年,保证金金额从订购金额的1%至5%均有;从付款周期看,有按收到货款后15个工作日内同比例支付的,也有的付款周期长达2年;从付款方式看,有现金、银行承兑、商业承兑、相互抵账等。有的组织使用商业承兑为供方结算,最长的承兑时间长达1年。上述所有付款要素相互交织,最终可以产生大量付款方式。部分付款方式不够合理,甚至是严重侵害供方的经济利益。部分供方为维护自身正常利益,设置回款考核,将未能在1年内付款的组织设置为黑名单,此后均需全款提货,给双方都带来了困难。因此,组织在与供方沟通期间有必要了解掌握其对付款方式的需求和期望。
对行业领域认知度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产品在航天、军工、船舶、高铁等重点核心领域应用,提升自身在行业领域认知度是很多供方关注的重点,这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方的管理水平和产品的质量水平,为供方带上“高精尖”“行业领先”等光环,为自己后期拓展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供方可能将关注的重点从订单数量、价格、付款等要素转移,更为注重认知度的提升。例如,某年产值数亿元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其为某系列发射火箭配套了5种电子产品,虽然订单量少、产值低,但是该企业始终将该5种电子产品的生产及交付作为重中之重来管理,最终使其一跃成为该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业务范围也迅速扩大至船舶、军工、铁路等多个重点领域。某嵌入式计算机生产企业,因为成为首批高铁嵌入式计算机配套单位,行业知名度迅速攀升,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订单,企业自身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
获取质量管理知识的需求和期望
根据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中8.4.2a条“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和8.4.2d条“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的要求,组织需要在供方现场开展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活动。组织对供方开展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供方提升体系运行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航天、船舶、铁路等大型企业,其质量管理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质量体系规范高效运行的理解、先进质量管理理念的研究、科学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也更加深入,他们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积累的收集质量信息、强化质量考核、降低质量成本等经验做法对部分供方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渴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学习型供方,在接收组织质量管理要求、合格供方审核的时候学习收集所需要的质量管理知识,进而消化吸收,转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