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行政执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将知识产权执法作为重要内容,请您介绍一下知识产权执法改革推进情况。
燕军:保护知识产权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要求依法保护所有企业知识产权,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执法稽查局成立以来,按照总局党组要求,加强对地方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业务指导,推动整合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目前,地方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基本组建完成,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有效解决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
总局相继出台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将原工商、质检、食药、物价、知识产权五条举报投诉热线合一,并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为包括知识产权执法在内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提供了保障,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去年以来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燕军:2019年是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改革后的开局之年,执法稽查局按照总局决策部署,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方案,组织开展执法行动。2019年初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对假冒伪劣问题分析研判,确定重点领域和治理措施。4月,印发《2019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针对食品、农资、服装、汽车配件、家用电器等重点商品和互联网领域,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等违法行为。2019年共查处商标、专利等违法案件3.9万件,有效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督查督办,狠抓大案要案查处。针对媒体曝光的侵权假冒问题,以及企业反映的跨地域商标侵权行为,梳理案件线索,协调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实地开展督导,会商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案件办理效果。工作中,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平等保护,就驻华使馆和外企反映的商标侵权等问题,及时与权利人企业沟通,组织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三是建立制度机制,完善执法保障措施。针对侵权假冒跨区域、跨部门的特点,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制定《加强网购和进出口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实施办法》,就拓宽线索渠道、强化执法联动、推进行刑衔接等提出具体措施。构建覆盖省市县的知识产权执法联络员体系,为跨地域案件协查畅通对接渠道。将知识产权执法纳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考核范围,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工作深入开展。
记者:当前知识产权执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燕军: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知识产权执法取得积极成效。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组建不久,执法工作还面临不少挑战。从当前形势看,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侵权假冒行为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的趋势,违法行为组织化、区域分布碎片化的特点明显,手法不断翻新,现行执法措施和手段还难以完全满足执法需要。从执法能力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涉及300多部法律法规,执法任务繁重,知识产权执法的专业性强,案件查处难度大,许多执法人员还是新兵,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技能。
记者:下一步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方面有什么考虑?
燕军: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总局的决策部署,坚持执法打击与制度建设并重,着力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执法行动。当前,一些领域侵权假冒仍处于高发期,开展执法行动是快速遏制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下一步,将聚焦侵权假冒多发的实体市场、互联网领域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加强违法线索摸排,强化案件督查督办,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着力锤炼执法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侵权假冒与执法监管始终处在博弈当中,要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执法能力,构筑线上线下结合的打假新机制。同时,广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技能,着力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敢于担当、公正文明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
三是完善制度机制,努力破解执法难题。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侵权假冒的治理水平。要积极推动完善电商领域法律法规,健全调查取证制度,为执法办案提供保障。同时,创新执法方式,从传统的分段执法、单兵作战向跨区域、全链条执法转变,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